摘要: 觀大義通寶的銹色: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 看大義通寶的銅質: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觀大義通寶的銹色: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堿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看大義通寶鑄幣銘文: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征,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征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征可以作為鑒定古錢真偽的依據。
看大義通寶的銅質: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后錢體呈紅色。
徑分別為2.3、2.7、3.1厘米,規格工整,略小于天啟、天定錢。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后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
大義通寶由于政權時間極短,鑄造數量及流通區域有限,如今在市場中不易得,卻是同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錢中數量較多的一類。據悉,小平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
元朝末年,統治集團政治腐敗,人民災難深重,從而引起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59年,陳友諒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此時其名望以如日中天,而徐壽輝則逐漸淪為傀儡。各路大軍紛紛各自為戰、自立為王,從而導致了整個紅巾軍的分裂和失敗。
大義通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 大義通寶由于政權時間極短,鑄造數量及流通區域有限,如今在市場中不易得,卻是同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錢中數量較多的一類。折二或折三型的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品相極美者價格較高。
而此時的農民起義軍錢多采取三等錢制,光背。錢文正楷更接近于至正通寶。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
大義通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 大義通寶由于政權時間極短,鑄造數量及流通區域有限,如今在市場中不易得,卻是同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錢中數量較多的一類。折二或折三型的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品相極美者價格較高。
大義通寶相關文獻記載 大義通寶圖片及介紹
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后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1361年,同樣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與之交戰,打了三年未能將陳友諒消滅。
元代大義通寶有多少個版本 它的真偽要怎么判斷
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鑄體顯示其乃官爐正作,毫無疑問。比對可見,其與三等標稱流用錢書意乃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