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分,紅色加蓋,出現一種變體票:倒蓋。 翻傳票是以帆船為主的,背景是火車、農獲票是以農民收割為主圖的,背景是天壇。這套郵票用的是5號宋體字,紅色的加蓋。印刷也很粗糙,比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發行的唯一一套暫作改值的郵票。
2分,紅色加蓋(原3分,藍綠)(1922.11),出現一種變體票:倒蓋。
1分,紅色加蓋(原3分,藍綠)(1930.10)
1922.11-1930.10(民國十一年至十九年) ,5號宋字加蓋,50(10*5),[Pr]北京財政部印刷局。
民國11年11月1日起調整郵資,明信片印刷品等由1分增至2分,平信由3分增為4分。當時因圣誕節及陽歷新年,賀柬郵件劇增,2分郵票需用增多;再平信郵資既改4分,3分郵票用途大減,庫存頗豐,乃提出一部份加蓋改為2分郵票應用。由財政部印刷局以5號宋字及特大之阿拉伯數字澆制全版50枚之凸版,在票面中央加蓋“2cts”兩側加蓋“暫作貳分”字樣,另以小星4粒蓋于原印面值四角。19年因需1分郵票,備搭配其他面值郵票售用,經照前例,將3分票一批交由財政部印刷局,以5號宋字澆版于票面中間分上下加蓋“1ct”兩側加蓋“暫作壹分”字樣,自同年10月下旬起發行。
翻傳票是以帆船為主的,背景是火車、農獲票是以農民收割為主圖的,背景是天壇。這套郵票用的是5號宋體字,紅色的加蓋。北京出的這第二版紙質比較硬,透明度沒有倫敦版的好。印刷也很粗糙,比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發行的唯一一套暫作改值的郵票。
1949.5P12.5~14,[Pr]廣州南京印務局。 廣東郵政管理局奉令將印花稅票一批,交由廣州南京印務局,以特制鋅版加印改作單位郵票,計國內信函費3種,國內掛號費,國內快遞費及航空費各1種,國內航空費單位票另列于航空類。加蓋顏色黑、紅或深棕色。
0.5分,灰棕,出現四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頂邊漏齒、底邊漏齒。 倫敦版帆船、農獲、牌坊郵票是1913年中華郵政發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郵票,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印刷。雖有3種圖案,通常簡稱全套為“帆船票”。
銀圓雖未明另為通貨本位,實已取代了“金圓券”。1949年中華郵政只得發行無面值“單位郵票”以供急需,各類郵件的資費,均用銀圓為基數,發售郵局按照當日銀圓牌價折合“金圓券”售用。
加蓋原票為“京烈版”、“港烈版”、“中華版”、“紐約版”等。各地加蓋字樣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別不同,計有河南7種;西川7種;閩浙3種;江西9種;湖南9種;廣西7種;云南4種;甘肅7種;貴州6種;東川3種;廣東8種;陜西4種;湖北4種。
2分,橄綠; 1元,褐色,紅棕; 5元,灰藍,紅;除面值10元郵票在安徽省壽縣發行過外,其余五種均未正式發行。
紅字1分(赭黃),發行2339枚,出現兩種變體票:原票大頭“壹”、原票“壹”壬字頭。 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清欠資郵票上亦加蓋“臨時中立”字樣8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