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日夜夜操-日日爽天天-日日夜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免-日日夜夜婷婷-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2019-06-04 14:52:17 責任編輯:360郵票網 來源:用戶投稿
1854

摘要:北人呼馬為‘賀蘭’。”此既為“賀蘭山”一名的來歷。它是由震旦紀花崗巖至第三紀砂巖組成,巖壁陡峭,怪石嶙峋,氣候宜人,構成了巍峨壯觀、雄偉渾厚的塞外自然景觀,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賀蘭山巖畫簡介

  賀蘭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由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衛寧北山、銀川平原相環繞,縱橫綿延250余公里,北抵黃河,南至勝金關,山勢雄偉險峻,連巒峭聳,縈塞極天。據《清史稿·地理二十五》載:“賀蘭山在旗東,土人名阿拉善山,山有樹木青自如馬。北人呼馬為‘賀蘭’。”此既為“賀蘭山”一名的來歷。山為南北走向,海拔2000米至2500米。它是由震旦紀花崗巖至第三紀砂巖組成,巖壁陡峭,怪石嶙峋,氣候宜人,構成了巍峨壯觀、雄偉渾厚的塞外自然景觀,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賀蘭山西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峭,山勢雄偉,高差較大,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從而削弱了西伯利亞高壓冷氣流,阻截了騰格里沙漠的東侵,也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使得賀蘭山東西兩側氣候、水源、植被有著顯著的差別,成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分水嶺,是溫帶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半農半牧區和牧區的分界線。賀蘭山也是我國農耕民族和獵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歷史上曾有獫狁、姜戌、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吐蕃、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里狩獵放牧,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多民族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巖畫,這些刻寫在石頭上的歷史畫卷,就是這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們是放牧人在休息的間暇,信手雕鑿,隨意而刻。它沒有固定的創作環境,也不一定去表現完整的故事,僅是單獨的場面,是放牧者日常生活的再現,是一種隋緒的自然表露。但它更貼近下層的普通百姓,更有原始感。它們如同歷史的卷佚,凝結著先民們的智慧和藝術的靈光,成為我們考察古代文化最珍貴的形象資料,對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史、藝術史、科技史以及民族民俗、地方風情、宗教文化等,都有重要意義。

  賀蘭山巖畫,發現于60年代末期。經考察,賀蘭山巖畫大部分是春秋戰國以來北方游牧民族所創作。其分布多在賀蘭東麓山坡地帶的山口懸崖峭壁上,以及賀蘭山腹地的山石之上,質地堅硬,巖面光滑,能夠抗拒自然界的風吹雨淋,剝蝕風化。現已發現的主要巖畫點有20多個,北自石嘴山的麥汝井、樹林溝、黑石峁、悲菜溝、歸德溝、大小西峰溝、白虎溝、插旗口、賀蘭口、白芨溝、蘇峪口、回回溝、廣武口、四眼井、蘆溝湖、石馬灣、黃羊溝、大麥地,南到中衛縣北山的大通溝、老虎嘴溝等。賀蘭山的眾多“巖畫”,只有白芨溝的是用顏料作畫,其他的都屬于巖刻。賀蘭山巖畫從內容、制作方式上可分為南、中、北三個部分。南部巖畫以戰爭、狩獵為主題;中部巖畫以人面像、類人首的豐富多變而聞名;北部巖畫則以動物形象取勝。據統計,巖畫總數約在萬幅(組)以上。其內容和題材十分豐富,有游牧狩獵、天神地祗,有多姿多彩的森林草原動物,有變化多端的人面像、神像,以及刀、斧、石索、陷井、車輛等工具圖形。其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河流、舞蹈、戰爭,包羅萬象。其中尤以神話傳說、生殖崇拜的巖畫更引人注目。這種傳情達意的簡潔畫作,正是游牧民族現實生活、所思所想及民情鄉俗的反映,是人類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晶,是中華先民的偉大創造,表現了他們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追求,再現了他們那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巖畫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的一部史詩,是他們生活勞動的一部百科全書。是研究中國人類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賀蘭山巖畫郵票詳細資料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1998年9月23日,為了宣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信息產業部發行了《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全套3枚。

【1998-21】賀蘭山巖畫
1998.09.23發行              全套3枚          發行量3149.9萬套
(3-1)T        50分  人面(4179.9萬枚)
(3-2)T      100分  射獵(3149.9萬枚)
(3-3)T      150分  公牛(3659.9萬枚)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整張枚數:40枚(4×10)                  版別:膠印
設計者:閻炳武、郭承輝                印制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3-1)為“人面”。畫面上的人面像(太陽神),雖然由于大量拓印而被墨汁所染,但其線條還是明確的,輪廓亦分明,當陽光照耀時有一種神秘之感,是巖畫中之珍品。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在賀蘭口、蘇峪口一帶的巖畫則屬于賀蘭山巖畫的中區,其代表作品是以人面像、類人首的豐富多變而聞名于世。一幅幅氣勢非凡、絢麗多彩的人面像羅列于山石之上,形成了壯觀的臉譜長廊和多種符號系統,堪稱古代游牧民族藝術的薈萃之地。這里的巖畫,呈立體分布,從山腳到山頂隨處可見,再現了古代牧人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他們的情感和愿望。雖然巖畫經歷了長時間的歲月蒼桑,由于巖畫線條形象樸實粗獷,并采用磨制法,至今仍清晰可辨。那些雕鑿于山石險峻之處的神靈巖畫,則是自然力的人格化,是先民屈服大自然的威力:乞求神靈保佑的心理反映。

  (3-2)為“射獵”。畫面上的射獵圖,刻畫一頭被箭射中的野羊,意味著狩獵已取得效果,獲得了成功。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賀蘭山南部巖畫以中寧縣黃羊溝、中衛縣北山大麥地和大通溝為代表。巖畫一層層一排排分布在山石南坡,顯得十分壯觀。有戰爭的搏斗場面,有射虎的驚險畫面,有牧歌式的牧場生活場景,生活氣息十分濃郁。

  (3-3)為“公牛”。畫面上的公牛圖,位于北端的西峰溝內(現已被當地農民蓋房取石炸掉),高34厘米,寬48厘米,下距地表2米。線條輪廓,通體陰刻,決非一日之功。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北區巖畫多分布在賀蘭山東麓的沖積扇上,分布零散,滿山遍野,基本上在向陽一側的黑色巖石上。巖畫以個體動物為主,有虎、豹、狼、狗、鹿、雞、馬、羊,還有駱駝、犀牛和大象的圖案。

  本套郵票正是抓住了每一部分巖畫的典型代表為素材,概括了賀蘭山巖畫的基本成就。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熱門推薦: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張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張
  1998年10月28日,為了宣揚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國家郵政局發行了《炎帝陵》特種郵票,小全張1枚。   小全張用極具歷史厚重感的棕黃色大寬幅邊紙襯托出中間三枚郵票,彩色反差突出,視覺沖擊力強烈。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7 03:01:02 閱讀(1635)
1998-17 《鏡泊湖》特種郵票 1998-17 《鏡泊湖》特種郵票
  1998年8月15日,為了展現中華山河的壯美,信息產業部發行了《鏡泊湖》特種郵票,全套4枚。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7 02:29:43 閱讀(4010)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又因運河地處興安縣境內,又叫“興安運河”。運河開鑿于秦代,又稱為“秦鑿渠”。后因漓江上游為零水,又得名“零渠”。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20:05:12 閱讀(1839)
1998-18M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組) (小型張) 1998-18M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組) (小型張)
  1998年8月26日,為了反映中華民族偉大的古典文學遺產,信息產業部發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組)》特種郵票,小型張1枚。1988年11月25日至1998年8月26日分五組發行,郵票20枚小型張3枚。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18:40:03 閱讀(1700)
1998-28 《澳門建筑》特種郵票 1998-28 《澳門建筑》特種郵票
  隨著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澳門經濟在近二十年來得到了迅速增長。  1998年12月12日,為紀念澳門即將回到祖國的懷抱,國家郵政局發行了《澳門建筑》特種郵票,全套4枚。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18:04:52 閱讀(4181)
1998-29 《海底世界·珊瑚礁觀賞魚》小全張--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暨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覽 1998-29 《海底世界·珊瑚礁觀賞魚》小全張--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暨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覽
  我國南海海域遼闊,魚類資源豐富。在這片珊瑚礁海域里,蘊藏著豐富的水產資源,尤其是連片的的各種珊瑚叢,為各類魚、蟹、蝦、貝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郵票展示的是生長在這片海域中的八種觀賞魚及其珊瑚礁群。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17:39:12 閱讀(3406)
1998-11 《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年》紀念郵票 1998-11 《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年》紀念郵票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當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著名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06:15:39 閱讀(4183)
1998-15 《何香凝國畫作品》特種郵票 1998-15 《何香凝國畫作品》特種郵票
  何香凝,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夫人,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同盟會會員,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中國著名畫家。1897年與廖仲愷結婚。1905年8月經孫和黎仲實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  本套郵票為中國首次出現的異型齒孔郵票。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00:50:24 閱讀(1651)

熱文排行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郵票回收熱線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