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開元通寶由于出土較多市價較平,普通開元通寶,每枚人民幣約1元;中期開元每枚約10元。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市價略高,每枚百元左右。
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鑄行的一種貨幣,是唐代流行時間最長,最重要的流通貨幣。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又有人上右下左回環讀作“開通元寶”,有說此為為后世銅幣以“通寶”或“元寶”為名的由來。
唐代開元通寶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
當地文保所對這些古錢幣進行簡單清理后發現古錢幣的面文全部是“開元通寶”。形制規范,制作精美,字跡清楚,文字秀美,直徑大部分為2.4厘米,除面文外,面無記號,背面部分有月紋。既有唐早期的也有唐中期的。完整錢幣約17000枚,重約71公斤。據推測,這些錢幣應為戰時主人在緊急情況下藏匿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開元通寶由于出土較多市價較平,普通開元通寶,每枚人民幣約1元;中期開元每枚約10元。較昂貴的早期銀開元,可到數千元。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市價略高,每枚百元左右。
開元通寶延續秦朝的方孔圓錢,它的直徑在2.2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量則是1.7克到5克不等,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一起來看一下開元通寶背下月值多少錢,首先就應該了解相應的內容。開元通寶,曾經在2018年5月20日,在新加坡成交過一枚市場的價格為149萬元。白銅開元通寶一組,之前在2018年1月13日也曾經在新加坡成交過一枚,市場價格達到161萬元。
開元通寶雕母又叫祖錢。這些母錢頒發到各地,各地則用母錢制范鑄幣。祖錢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見雕母都是金黃色的銅質,是質地優良的銅材。只是因為母錢是由祖錢翻砂鑄成的,所以錢的外緣輪廓、字口都沒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遜些。
唐高祖時正式發行五銖,鑄行“開元通寶”,并迅速推行,延綿七百余年的五銖至此結束。開元通寶的使用,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一與穩定。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武德四年廢通行1300年的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
特別是開元通寶背上月,這樣的一種錢幣收藏的價值相對來說更高。所以對于很多收藏者,愿意更多了解開元通寶背上月價格,然后再選擇收藏,體現這款錢幣的意義和價值。
雖然唐玄宗李隆基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長達29年,但開元通寶錢仍然不能稱為是年號錢。這種換算一直延續至晚清,一枚庫平一錢與一枚標準的開元通寶重量相等,甚至影響了后世將近1300余年。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
開元通寶版別價格差異大嗎 開元通寶的價格和圖片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 南唐“開元通寶”折十大錢一枚,直徑42.3mm,極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5060元。
古錢開元通寶值多少錢 古錢開元通寶歷史背景
開元通寶正面的“開元通寶”四個大字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通寶”是歐陽詢所創的,它的意思是流通中的寶物,至此,我國的錢幣史上才有通寶。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開元通寶銅錢值多少錢 開元通寶銅錢收藏意義及介紹
開元通寶古幣在錢幣的發展史上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開元通寶出土的較多,因此市場價可能較平常些。一般的普通開元通寶,每枚價格在人民幣1元左右;唐中期的開元通寶每枚約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