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些年號錢中,“重和”年號使用最短,只有三個月,其珍罕顯而易見。 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為“重和”。由此可見,“重和”時間雖短,卻為北宋王朝的滅亡埋下了“內患”的種子,為北宋的滅亡寫上了凝重的一筆。
宋徽宗自公元1101年登基至1125年退位,在位24年,共鑄了“建國”、“圣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年號錢。在這些年號錢中,“重和”年號使用最短,只有三個月,其珍罕顯而易見。其次,“重和”年號在北宋歷史上不尋常的經歷,也表明了“重和通寶”不尋常的價值。
據史載,宋徽宗“政和”(1111年——1117年)年間,政治操縱在蔡京、童貫等人手中。他們結黨營私,荼毒生靈。徽宗在奸臣的唆使下,不僅對北方的勞動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還在江南搜刮奇花異石,金銀財富,用“花石綱”運往京城。由于宋王朝對勞動人民的搜刮無孔不入,在河北、山東形成了以宋江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聲勢浩大:“橫行河朔,轉掠十郡”,使北宋幾萬名官兵不敢接近。
眼看“政和”不和,徽宗于1118年11月改“政和”為“重和”。但由于徽宗并沒有放松對人民的搜刮,起義軍活躍于京東西路、京東東路,宋王朝政局受到極大的威脅,“重和”實際上“重”而“不和”,于是,徽宗不得不于1119年2月又改“重和”為“宣和”,以加緊對農民起義軍進行鎮壓。由此可見,“重和”時間雖短,卻為北宋王朝的滅亡埋下了“內患”的種子,為北宋的滅亡寫上了凝重的一筆。
近年來陸續發現小型重和通寶,類似于私鑄幣。其珍罕主要表現在“重和”時間最短,鑄錢較少上。北宋166年,歷九帝,35個年號,鑄年號錢30種,類別版面無法統計。 重和通寶價格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由于年號的使用時間很短,故重和通寶錢總鑄量少,傳世稀薄,在宋錢中屬于比較難得的品種之一。譜載重和通寶,乃小平光背,錢文隸、篆二書成對錢。 今續賞北宋錢,特擇帳中一品重和通寶隸書小平上博一展。
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
目前而言,已見博友展示重和折五篆書一二品。今上博展示之銀質重和通寶折三對錢,可為實證一例。 其折三型錢,目前本人尚未見銅質之品。 重和通寶圖片及價格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166年,歷九帝,35個年號,鑄年號錢30種,類別版面無法統計。由此可見,“重和”時間雖短,卻為北宋王朝的滅亡埋下了“內患”的種子,為北宋的滅亡寫上了凝重的一筆。
目前而言,已見博友展示重和折五篆書一二品。錢文書法,其字體與風格,與小平錢一致。而這并不能因此說明其當初未曾試鑄小平形制以上之錢,因為重和年號使用時間過短,其鑄錢量小平皆少,何況大型。正所謂正式開鑄小平錢,同時試鑄大錢,此乃常態也。
重和通寶哪個品種最值錢 重和通寶圖片及鑒賞
換言之,其乃重和通寶隸書小平錢所遺存下來的另一個版式。鑒于其直徑較之通常品略大,因而,其極有可能是一枚試鑄品。如此成立,則試鑄必至量薄,故而遺存罕少便在情理之中了。故,長久以來,有人固守舊譜之所謂孤品僅見,遺存僅幾之說,不過因此而生矣。
重和通寶相關文獻記載 重和通寶收藏前景如何
由于年號的使用時間很短,故重和通寶錢總鑄量少,傳世稀薄,在宋錢中屬于比較難得的品種之一。譜載重和通寶,乃小平光背,錢文隸、篆二書成對錢。 今續賞北宋錢,特擇帳中一品重和通寶隸書小平上博一展。
如何鑒別重和通寶真假 重和通寶錢幣有什么特點特征
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