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若僅以譜載來看,寶慶元寶錢當無銅品。今日所展賞的,則是愚帳中所藏另一品與背定三一樣,甚至可謂創見的“寶慶元寶背惠伍”銅錢。之所以曰其創見,乃在于本“惠伍”,即使是鐵錢,也是多譜不見錄入之品矣。
寶慶元寶,乃南宋理宗趙昀寶慶年間(公元1225—1227年)鑄幣。譜載僅鐵錢,計有小平、折三兩種,錢文旋讀,錢背紀年記監(含月紋)。據《兩宋鐵錢》一書載曰,小平錢僅有背漢月一種,為漢陽軍漢陽監所鑄。折二錢僅見定二一種,而折三錢有背定及背惠類。“定”指嘉州豐遠監,“惠”指邛州惠民監,兩監均在四川境內。
若僅以譜載來看,寶慶元寶錢當無銅品。然而,史上諸多朝代年號錢品,或銅鐵雙鑄,或主鑄鐵錢,然有鐵母以及鐵范銅錢,乃至極少量試鑄銅錢。因此,如果因為后世未見或者極其罕見某主鑄年號鐵錢之外,還有銅錢,就言其絕無銅品之鑄乃至存世,那么,此說未免武斷絕對,并無充足理由,除非言者穿越去了那個朝代年間,得錢監官員親口告之當時鑄錢之況矣。
早在2014年6月19日,愚博客展示了一品極為罕見的南宋“寶慶元寶背定三”銅錢在該文中,針對愚自藏的一品實物,引證并簡要論述了其存在的理由,此不過多引述,可參閱該文。今日所展賞的,則是愚帳中所藏另一品與背定三一樣,甚至可謂創見的“寶慶元寶背惠伍”銅錢。之所以曰其創見,乃在于本“惠伍”,即使是鐵錢,也是多譜不見錄入之品矣。
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平、折二和折三等錢鐵,小平錢當時主要是用于兩淮和京西等地區,而折二和折三都是在四川路使用。但這是枚錢幣的鑄造期十分短,所以導致現在市場上十分缺少。
續看其背,寶慶元寶穿上下“惠伍”二字,雖有流銅粘連,然亦可清楚識別。而查譜載,其時惠民監所鑄鐵錢,僅有“惠三”、“惠正二”、“惠正三”,三式,無“惠伍”鐵錢載入。顯而易見,這個“伍”字,而非“五”,所代表的是應該是明確的紀值,而非紀年。
據《兩宋鐵錢》一書載曰,小平錢僅有背漢月一種,為漢陽軍漢陽監所鑄。 面文“寶慶元寶”四字,背穿上下“定三”二字,旋讀,銅質。此“寶慶元寶背定三”銅錢,鐵錢中有相同的文名品,其為嘉州監所鑄。寶慶元寶直徑35毫米,重15.27克,鑄體較為厚重。
以“寶慶”為年號的共有3年時間,當時正處于整個南宋時期的后三分之一時代。之后,南宋政府因“冗官、冗兵、冗費”以及連年征戰對東南經濟的破壞等原因,國庫空虛,使得銅材缺乏。無奈之下,國家鑄造了大量的鐵錢,流通于市。
作為中國古錢幣之一的寶慶元寶,在收藏市場上最幾年以來一直比較受關注,很多收藏者們手中擁有這枚錢幣,但對它的歷史知識并不是很了解,稱為元寶的古錢幣可以說是發行相對比較早的一種貨幣。
南宋寶慶元寶背“漢”、月鐵母試鑄品,寶慶元寶今見有小平、折二、折三鐵錢,錢文楷書。 此為創見品,寶慶元寶書體精道,鑄工規整,堪稱南宋鐵母之王,極珍罕,極美品小平錢僅有背漢月一種,為漢陽軍漢陽監所鑄。
寶慶元寶開鑄的原因是什么 寶慶元寶錢文采用什么書法
續看其背,寶慶元寶穿上下“惠伍”二字,雖有流銅粘連,然亦可清楚識別。而查譜載,其時惠民監所鑄鐵錢,僅有“惠三”、“惠正二”、“惠正三”,三式,無“惠伍”鐵錢載入。顯而易見,這個“伍”字,而非“五”,所代表的是應該是明確的紀值,而非紀年。
寶慶元寶圖片及相關背景解析 寶慶元寶錢幣規格如何
據《兩宋鐵錢》一書載曰,小平錢僅有背漢月一種,為漢陽軍漢陽監所鑄。 面文“寶慶元寶”四字,背穿上下“定三”二字,旋讀,銅質。此“寶慶元寶背定三”銅錢,鐵錢中有相同的文名品,其為嘉州監所鑄。寶慶元寶直徑35毫米,重15.27克,鑄體較為厚重。
寶慶元寶錢幣尺寸大小是怎樣的 寶慶元寶存世量多不多
值得指出的是,寶慶元寶本品直徑35毫米,這與前述背惠正二銅錢的直徑基本上是一樣的,換言之,其徑均在35毫米左右。由此,其疑似可釋矣。錢文布局協調,橫直豎立,拙中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