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朝通寶”錢不見于史籍記載,近代以來有少量發現,但對其來歷、真偽爭議頗多。大朝通寶錢是蒙古汗國早期鑄幣的觀點才為錢幣學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為此,蒙古汗國開國錢幣大朝通寶,借用金世宗年號錢,大定通寶字體鑄造。
“大朝通寶”錢不見于史籍記載,近代以來有少量發現,但對其來歷、真偽爭議頗多。有學者認為它是蒙古汗國早期鑄錢。1936年《古泉學》雜志發表了翁樹培《古泉匯考》未刻稿介紹“大朝通寶”的文章,丁福保《古錢大辭典》予以全文收錄。翁氏文中列舉大量蒙古未定國號“元”前后之碑刻以“大朝”自稱,再引《大金國志》、《宋史?孝宗本紀》蒙古自稱“大朝”的史料,認為“大朝通寶當為蒙古未改國號大元以前所鑄”。
大朝通寶市場價格(僅供參考)
大朝通寶楷書小平銀質4000元
大朝通寶楷書小平銀質背“木”4500元
大朝通寶楷書小平銅質8000元
但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甚至論定大朝通寶是臆造品。直到1986年,寧夏銀川市維修始建于西夏中晚期的拜寺口雙塔,在清理西塔塔剎時發現了一枚與元代早期文物一起貯藏的銀質“大朝通寶”錢。大朝通寶錢是蒙古汗國早期鑄幣的觀點才為錢幣學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
大朝通寶作為蒙古汗國開國錢幣鑄行后,至1260年之后中統通寶發行時停鑄,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推行八思巴文,1285年鑄行至元通寶后,大朝通寶退出流通領域。錢幣直徑22.8毫米,穿孔5.3×5.5毫米,厚1.4毫米,重4.1克,外郭部分磨損嚴重,內穿整齊。
大朝通寶借用了大定通寶錢幣的字體,是成吉思汗受金世宗的影響而形成的。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時,恰是金世宗即完顏雍,于正隆六年(1161年)廢帝(完顏亮)大舉攻宋,他在遼陽即位,年號大定的第二年。金世宗在位28年,爭群族地主支持,又加強猛安、謀克權力,擴大了女真族占有的土地,強化了女真族的統治地位,人稱“小堯舜”,堪稱一代明主。
成吉思汗青年時期佩服金世宗擴張本民族土地的做法,同時,金國錢幣以精美著稱,銅質優良,文字清秀,大定通寶仿宋徽宗的瘦金體,也是金代錢幣的佼佼者。為此,蒙古汗國開國錢幣大朝通寶,借用金世宗年號錢,大定通寶字體鑄造。但是,大朝通寶借用了“大、通、寶”3個瘦金體,而朝字則非瘦金體,說明了元承金制,但在漢化的程度上并不像金人比較崇尚漢文明。
“大朝”乃蒙古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時的國號,源自鐵木真衷心傾慕的契丹太祖阿保機所建的契丹汗國的國號“天朝”。
他決心完成阿保機未竟的統一環宇的宏愿,為表示他對阿寶機的傾慕深情,在建立蒙古汗國之時,他把國號定為“大朝”,把阿保機契丹汗國的國號“天朝”去掉天頂一橫以示尊重。
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其鑄量、種類之多,為歷朝罕有。自南宋淳熙七年開始,錢背以數字紀年,錢文書體也逐漸以宋體為主。宋錢的另一個特征就是版別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
契丹太祖阿保機是唐末至元中期四、五百年間,被北方各民族所共同景仰和崇拜的最偉大的傳奇帝王,是被北方各民族當作薩滿教最高大神太陽神所祭奠的神話人物。
結合歷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鑒定中的一般性規律。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
1、確定投資古錢珍寶幣的心態。談到投資運作,眾行家認為,古錢珍寶幣有保值性強的特點,精心收藏有利無害。因此,古錢珍寶幣收藏愛好者應在收藏銅錢的同時,重視收集鐵錢和鉛錫錢。這種“一刀平五千”目前收藏市場的價位已經達到0.8萬~1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