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知道,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銅錢,一向謂之金代鑄幣之珍品。而錢文書意觀之,則可見其乃泰和通寶楷書之典型書意,書寫章法得道,頗具勁感,雋美俊朗。 顯而易見,觀品識相,可以確認此枚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鉛錢,乃真實可靠。
鉛錢,在歷史上除五代十國時期有過流用錢以外,后世朝代均罕有用于流用錢材質。而,后歷代鉛錢多作為試樣錢性質出現,這主要是因為錢熔點低,用于試模試樣成本低之緣故。由于這樣,五代十國后歷代鉛錢遺存稀薄,其價值雖然不及銅錢,但是,某些稀缺錢品的鉛錢,卻并不因鉛金屬本身價值較之銅低而低。
遼金鉛錢,同樣如此。目前所見,新浪博友北國盈泉所集遼金鉛錢為最多。其與不少銅錢同版同模,由此可見一斑。由于鉛錢歷來收藏價值低估,不少泉友并不重視,這其實多多少少都有些誤解。
余不多言,今特將愚帳中所藏一枚楷書折十泰和通寶鉛錢,也上博展示出來。我們知道,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銅錢,一向謂之金代鑄幣之珍品。過去難得一見,今天雖然伴隨著遼金錢下山出林,也早非所見二三,但仍然十分珍貴。而此錢的鉛質試樣錢,較之銅錢卻更是鳳毛麟角,至今仍十分罕見,值得賞藏。
綜觀此枚鉛質泰和通寶折十楷書錢,可見其老而彌堅之相。鑄體品相完好,鑄制規整,平整地章,面字廓深竣,僅背廓略顯平漫,不過屬于試樣品乃屬正常。其中,穿口干凈,頂部輪邊略有移范而致錯開毛邊。而錢文書意觀之,則可見其乃泰和通寶楷書之典型書意,書寫章法得道,頗具勁感,雋美俊朗。
顯而易見,觀品識相,可以確認此枚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鉛錢,乃真實可靠。是為當時之試樣品錢。作為鉛質錢,其基本完好遺存至今,實屬不易,可賞可藏矣。
泰和通寶: 金章宗泰和四年始鑄,錢文楷書,含瘦金體風韻,制作精美,直讀光背。
泰和通寶,若為單面文,也是屬珍稀,然,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為合背錢。檢索可知,泰和通寶楷書折五合背錢,相當罕見,以愚之眼界所及,至今尚未得見它品公展矣。金章宗把錢幣與藝術融為一體,達到了新的境界,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水平的體現。
今日再將帳中所藏一品罕見獨特的泰和通寶楷書折十錢擇出,拍照亮相,發于博客公展鑒賞。由于其乃“錯版”反陰鑄,乃鑄制時之偶得,故其十分罕見。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同時錢文經精工鑄就,分毫畢肖,鋒穎逼人。同時鑄量稀少,均比泰和重寶珍貴,折十錢更是極為罕見。
屆時交鈔與錢幣流用及匯兌法規,朝令夕改,政策多變。金章宗全面推行紙幣的改革,由于各地官府儲存的銅錢準備金數量的差異而難以實施,最終在日益惡化的財政壓力下走向失敗。
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因家奉符,遂為奉符人,后死于任上。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亳州劉瞻,一時并稱“辛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