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棣便率領自己的軍隊同侄兒作戰。大臣們商議后,一致同意取“永樂”為年號,這下正合乎朱棣的心意。作為補充,“永樂通寶”與前兩種錢一起使用。
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朱棣是靠武力奪取皇位的。他父親朱元璋臨死時把皇位傳給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朱允炆當皇帝后,對叔叔很不放心,總想把叔叔的王位和兵權全部收回,甚至還要加害于他。這樣一來,可惹惱了叔叔。朱棣便率領自己的軍隊同侄兒作戰。
經過兩年半的艱苦征戰,終于打敗了皇帝的軍隊,處死了數以百計的皇帝的親信大臣。奪取皇位后,他便和自己的大臣商議:取一個什么樣的年號呢?大臣們商議后,一致同意取“永樂”為年號,這下正合乎朱棣的心意。因為打敗了侄兒朱允炆,又殺掉那么多他的親黨,將來國家會永遠太平,人民會永享安樂的,于是就定下以“永樂”作為年號。凡是公文書寫、奏章等都稱“永樂”年,再不用他侄兒的“建文”年號了。
到了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朱棣以“永樂”年號鑄錢幣,錢名為“永樂通寶”。在這之前,國家流通的是朱元璋的年號錢,即“大中通寶”和“洪武通寶”。作為補充,“永樂通寶”與前兩種錢一起使用。通過這一歷史事實我們看到:封建帝王的爭權奪利是多么的殘酷無情。朱棣殺侄篡位,還堂皇其辭曰“永樂”,豈不哀哉!
“永樂通寶”如今沒有發現有大型的折十錢。永樂通寶錢書法絕倫,鑄工精湛,整齊劃一,是中國貨幣史上精美的貨幣之一。這些鑄造精整的永樂通寶錢主要用于對外貿易,為明初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600年前的國際貿易硬通貨。
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永樂通寶”如今沒有發現有大型的折十錢。永樂通寶錢在國內出土的數量不多,甚至許多明清時期的錢幣窖藏不見一枚。但在南海和國外很多國家地區卻有大宗發現。
永樂通寶錢成為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貨幣。如西沙群島第一次清理古錢,約80706枚,其中永樂通寶49684枚,占61%。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銅錢有1995枚,永樂通寶1215枚,占60%多,占明錢91%。其中永樂通寶有29225枚,占明錢的73%,永樂通寶錢在10種數量最大的銅錢中占第六位。
據查,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鑄造的年號錢。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 永樂通寶錢書法絕倫,鑄工精湛,整齊劃一,是中國貨幣史上精美的貨幣之一。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永樂通寶的來源歷史吧。該錢幣的直徑在2.5CM左右,重量約為4克,在錢的正前有永樂通寶的楷書字樣,屬于中國古錢幣史上比較精美的貨幣。
答案不言而喻,中國歷史上與他國進行海外貿易次數頻繁的朝代顯而易見,自然是明朝時期。由此可以看出,永樂通寶是連接中國與他國的一座橋梁,其代表的歷史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