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并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郭死后,他統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
在我國方孔圓錢的歷史上,唐以前多數以重量作為錢幣名稱,如半兩、三銖、四蛛、五銖等。唐以后則改稱寶,如通寶、元寶、重寶,前面再冠以年號、國號之類。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并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
朱元璋出身佃農,曾入皇覺寺為僧。元末紅巾軍起義爆一發,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受到郭的賞識。郭死后,他統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其后勢力不斷擴大,先后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的軍隊,又北伐元軍,統一全國,定都南京,建元洪武,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稱帝之前,就曾鑄造過大中通寶錢(當時元順帝鑄的是至正通寶錢,陳友諒鑄大義通寶錢,韓林兒鑄龍鳳通寶錢,徐壽輝鑄天啟通寶、天定通寶,明玉珍鑄天統通寶錢,張士誠鑄天佑通寶錢等)。1368年,朱元璋稱帝之后,頒布洪武通寶錢制,分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正面均為洪武通寶,錢背穿右各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和一兩等紀重文字。規定百分之百用銅,生銅一斤鑄小平錢一百六十枚,折二錢八十枚,折三錢五十四枚,折五錢三十二枚,當十錢十六枚。當時一斤為十六兩,錢如其重,由戶部寶源局統一鑄造,嚴禁私鑄,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并鑄,背文還有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等紀地錢。
一套洪武通寶紀重錢,其中一錢徑為2.2厘米,厚0.巧厘米;二錢徑2.9厘米,厚0.16厘米;三錢徑3.2厘米,厚0.25厘米;五錢徑4厘米,厚0.3厘米;一兩徑4.5厘米,厚0.35厘米。
朱元璋首先推行洪武通寶紀重錢,從而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混亂狀態,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后來因推行“寶鈔制”,這種有系統能成套的紀重錢也就中斷了。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洪武通寶幣值分五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洪武通寶品種非常多,價格差異較大,具體價值要看不同版本。
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
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時代在變化,貨幣也在變化,在明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貨幣名為“洪武通寶”。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種款式被發現。
洪武通寶三錢價格圖片及價格 實際上,明代時期的銀錢鑄造量非常少,因此遺留下來的也非常少,其表現之一就是品種不全。洪武通寶三錢也是其中之一。洪武通寶三錢有一定的存世量,但是并不算田鐸。
洪武通寶的鑄造依然延續的是元朝末年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種,分別是小平錢、折二、當三、當五、當十,同時大中通寶依然還在鑄造中。如今,洪武通寶小平錢也是大家主要的收藏品種,那么現在一枚洪武通寶小平價格是多少呢?
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到八月,因寶鈔流通受阻,為堅決實行紙幣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銅錢。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