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是第一套人民幣中的一枚,但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各種幣值的錢幣發行時間并不同步,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就是其中發行最晚的一版人民幣。人民幣的版面設計取材往往來源于生活,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也不例外。
我國第一套人民幣向來以面值大、版本多著稱,伍萬元紙幣就是其中之一,伍萬元紙幣又分為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和一版幣伍萬元收割機,雖然兩個版本的錢幣在市場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但相較而言,又以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的表現更出眾,自登上拍賣舞臺后,價格可是一漲再漲。因為第一套人民幣離現在已經年代久遠,很多年輕人連第一套人民幣的樣子都還沒見過,更不用說了解了。雖然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是第一套人民幣中的一枚,但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各種幣值的錢幣發行時間并不同步,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就是其中發行最晚的一版人民幣。
因為人民幣的流通關乎于經濟發展的控制,所以盡管當時我國的錢幣印制技術相當不成熟,但是人民幣的防偽工作卻做得很到位,防偽標志多也成為了第一套人民幣的特色之一,而較晚發行的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的防偽則更顯先進。人民幣的版面設計取材往往來源于生活,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也不例外。藍綠色調和拖拉機圖案都符合當時工人和農民勞動耕作的基調,反映了歷史,還洋溢了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氣氛,寄予了人們對生活對未來的憧憬。如此大面值、價值高的人民幣藏品當然是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些居心不良的商家也不停地打著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的主意,那么收藏投資者們難道就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利益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也就因為它的面值大,所以在發行的時候,它的防偽標志也是最多的,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的防偽標志達到了八處之多,并以不同的形式暗藏于錢幣的各個地方,據所知,迄今為止還沒有誰能高質量地偽造成功。所謂樹大招風,1953年五萬元新華門因為極其珍貴,會引起市場上的不良之風在所難免,但是只要收藏投資者多留一個心眼,不良商家必定無從下手。
而從人民幣的發行歷史來看,在目前發行的五套人民幣中,其實只有第一套人民幣以及第四套人民幣才有100元面值的紙幣。另外一個版本的100元紙幣來自于第四套人民幣,最新的價格顯示80100的價格是在1150元上下,而9050的價格則僅僅只是維持在200元出頭的水平。
目前,市場上一版幣牧馬圖最新價格大約在4萬至20萬元之間。結合其現存量的稀缺以及所具備的歷史意義,一版幣牧馬圖的個人收藏市場前景是非常豐厚的。
目前一版五千元蒙古包單張全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為85萬元上下。 品相好壞決定了一版五千元蒙古包值多少錢,價格可能是天壤之別。
第一套人民幣誕生于建國前期,全套沒有設計國徽圖案,這是五套人民幣當中唯一一套沒有放置國徽的紙幣。第一套人民幣的設置制版主要由解放區的印鈔廠負責,據統計,全國共有大大小小21家新老廠家參與了人民幣的印制工作。
2010年秋拍中國紙幣專場:一枚壹萬元牧馬圖紙幣以人民幣23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紙幣單枚成交的世界記錄。我國第一版人民幣中面值壹萬圓“牧馬圖”正面左側為牧馬圖,主色為紫色;背面為花符及蒙文行名和面值,主色為茶色。
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發行了五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版別最為繁雜,流通時間也極短,成為了藏家眼中的熱門品種。這是第一次在人民幣上出現的人物,據收藏快報介紹,工人人物原型是現住上海徐匯區的離休干部楊琦,而農民人物原型則是楊琦的同事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