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61年二分硬幣屬第三套人民幣輔幣,發(fā)行于1961年。 我國常用的硬幣品相劃分標準: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幣面僅有25%細部清晰,整個幣面已嚴重磨損。
1961年二分硬幣屬第三套人民幣輔幣,發(fā)行于1961年。幣身直徑21毫米,邊厚1.6毫米,重量1.08克,邊齒115個,采用鋁鎂合金材質(zhì)制作,由沈陽造幣廠制造,1961年二分硬幣被稱為“流通幣王”,在2011年一次拍賣會拍出了5萬元的天價。
判斷1961年二分硬幣價格,主要從品相上考慮,在硬幣收藏界中,硬幣按照品相不同,可分為極美品,優(yōu)美品,美品,上佳品,佳品,好品,劣品等即大等級,等級越高,價格越貴。普通的1961年二分硬幣價格目前為5元每枚,錯版的1961年二分硬幣價格120元左右,好品的1961年二分硬幣價格為20元,美品的1961年二分硬幣價格約700元,絕品的1961年二分硬幣,參考拍賣會價格,可達5萬元左右。
眾所周知,不管是硬分幣還是紙幣,它的致命問題就是品相,往往一個微小的品相差距,導致價格差幾倍甚至數(shù)百倍。 硬幣品相指硬幣幣面的完美程度。對于流通來說,硬幣品相似乎無關(guān)緊要,但對于收藏來說,品相等級其重要,因為與價格息息相關(guān)。
我國常用的硬幣品相劃分標準: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即在放大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磨損或流通過的痕跡,但可能有包裝劃痕。
2、極美。幣面95%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僅有極其輕微的磨損。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qū)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qū)內(nèi)90%細部清晰可見。
3、優(yōu)美。幣面75%細部清晰可見, 整個幣面為中等程度磨損,文字和數(shù)字邊緣部分可能不夠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qū)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qū)內(nèi)細部清晰可見。
4、美品。幣面 50% 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已呈現(xiàn)嚴重磨損,文字和數(shù)字邊緣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qū)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qū)內(nèi)只有50%細部清晰。幣面常為未清洗狀態(tài),出現(xiàn)污垢,喪失光澤。
5、上佳。幣面僅有25%細部清晰,整個幣面已嚴重磨損。
6、佳品。幣面已嚴重磨損,僅能辨別圖案輪廓,邊齒也有磨損,除古幣、珍稀幣外已無收藏價值。
7、劣品。幣面嚴重磨損,僅能分辨大體輪廓,邊齒磨損嚴重,一般已無收藏價值。
在如今的硬幣收藏市場上,想必每個人對于一元菊花硬幣都是很熟悉的。從99年新版流通硬幣與前三套所發(fā)行鑄造流通硬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版流通硬幣鑄有“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據(jù)悉,目前一卷一元菊花硬幣的收藏價值約450元左右,僅供參考。
82年的二分硬幣有平芒版和出芒版兩種。平芒版2分硬幣背面圖案中連接麥穗的飄帶從左右麥穗的外部第一顆麥粒的芒尖上飄出,向內(nèi)繞一弧形。飄帶的末端剛好和第二顆麥粒的芒尖相平連接,所以被稱之為平芒版。
1996年1角硬幣,直徑22.5毫米,正面圖案為國徽、宋體漢字“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伯數(shù)字年號。背面圖案為菊花圖案,面值1角,并注漢語拼音“YI JIAO”。1996年1角的硬幣發(fā)行量很大,并不稀少,能值一元錢。目前來看,1996年一角硬幣的收藏價值并不高。
第三套硬幣發(fā)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廣大藏家玩友對此套硬幣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對于小面值收藏幣種來說,其平民化的收藏特性要求其具有大量的群眾百姓收藏持有。在眾多小面值硬幣中“1980年1分硬幣”無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適合藏家玩友收藏投資。
比如1961年全新2分,被收藏界譽為“流通幣王”,價值不菲。10年10套全新的2分硬幣,在收藏界被稱為“2人有緣分”之“十全十美”。1962年2分幣并不是特別值錢的分幣,市場價格也就在4塊左右。正面的國徽,與反面的面值完全相反,這種情況著實罕見。
1997年牡丹一元直徑25毫米,重6.05克,邊厚1.85毫米,正面圖案為國徽、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牡丹花、面額。1997年1元硬幣的特點剛才已經(jīng)提到,便是那朵魅力十足的牡丹花,而1997年1元硬幣價格變動趨勢大家也已經(jīng)知曉。